原创] 江绾与温岭孔子后裔
记者 黄晓慧
山村祭孔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南宋儒学家朱熹说过的一句话,
它形象地说明了孔子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孔子是我国历史上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封建时期,孔子被尊为
“至圣先师”,连皇帝每年也要到孔庙里去祭拜他。我市的城南镇江绾
上塘、何家、南岙等村是温岭孔子后裔主要聚居地,那里也有一座孔庙宗鲁堂,
自1994年以来,每年的农历八月廿七孔子诞辰纪念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孔
典礼。2006年10月18日,又逢农历八月廿七,当天上午,来自宁波宁海县
、温州乐清县、台州玉环县等县市区和温岭本地的孔子后裔140余人,
在温岭市骨伤科医院参加了纪念孔子诞辰2557年暨学术交流会,当天下
午,记者随同与会人员走进位于江绾上塘村宗鲁堂,观瞻了祭孔典礼。
宗鲁堂就建在路边,门前是一个水泥浇筑的广场,据同行的温岭电
视台记者老王介绍,上几次到这里祭孔时都还是泥地。与记者想象中的
绝不相同,宗鲁堂看上去是一幢极为普通的仿古建筑,像这样的宗祠结
构的建筑在温岭各地为数不少。“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在
宗鲁堂临近路边的围墙上,还用红漆刷着这样的宣传标语。正门左右立着两
副旗杆石和一对青石狮子,一看就知道是近年所立的。左边的一副旗杆
石上刻着“大清光绪癸卯优贡孔广德 孙孔宪良敬立”等字样,右边的
一副旗杆石上刻着“岁次甲辰年孟夏,于一九九四年……”等字,正门嵌
着一幅“千年乔木地,万载圣人家”的青石对联,另外还用有一幅“德耀
三才称至圣,学施六艺导先河”横批“千秋茂德”的大红对联。
记者随着来自各地的孔子后裔踏进宗鲁堂,当地村民请来的铜管乐
队奏起迎宾曲,这支乐队中西合璧,同时还是一支民乐队。“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生民未有”,大成殿(殿中一匾上又写着“至圣殿”)
中挂着的一块块各地孔子后裔敬献的木匾,“古今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垂教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巍巍如泰岳万世同宗,浩浩似汪洋无流不纳”、“称至圣先师留千古光
耀,封极尊夫子传万代荣膺”、“山海仰儒宗巍然庙貌,江绾承圣脉蔚起
人文”,大殿中装饰的楹联也极尽赞美之词。孔子塑像浓眉大目,十分威
严,而江绾孔子后裔珍藏的那尊著名的孔子铜像,摆放在神像前的供案上,
看上去并不起眼。
三张八仙桌上摆放着祭品福礼,猪头、猪肉、公鸡、黄鱼、虾、蛤
蜊、蛏子、毛蚶……水果则有梨、青枣、香蕉、桂圆、红枣等,叠成宝
塔状的馒头、长寿面也是少不了的……
主持祭礼的是何家村79岁的孔庆春老人,前来祭孔的各地孔子后裔
代表将姓名写在纸上交到孔庆春老人手中,然后依次五人一批在孔庆春
指引下跪拜祭孔。
“维共和国年间,岁次壬午年桂月朔有越(?)十二世先祖圣诞之日,
裔孙(插入祭拜者五人姓名)等谨以清酌香帛馔馐水果之仪,致祭于绾山
始祖大成至圣先师之神像曰:
惟我始祖,教垂万世,道贯百王。扶东周懦弱,振历代之纲常。洋洋
乎,金声玉振。皜皜乎,汉江秋阳。一堂俎豆,万古馨香。迨开基祖,遭
五季之乱,避金钿之乡。道本先传,尊经为务庆延后,被泽孔长乞创业祖
(原句如此,疑有抄误)。寄身浙居,匿迹海东,信是学人懿范,长留古
圣遗风。亦越中兴祖,幸洙泗之可接,证谱系之攸同,登进之(士?)高
科,文名卓著。大名知府,勋业攸崇。不愧循良之选,洵为儒我(?)之
宗。裔孙等缅想宗功,渊源莫赞,追思祖德,景仰维处。兹当敬设微筵,
伏启斯文华国之荣才济济, 庶几克昌厥后绾山之瓜瓞绵绵,神其不昧,
降格来前,谨告。”
孔庆春老人读罢祭文,五位祭拜的孔子后裔在孔庆春老人指挥下,“一叩首,二叩首,三叩
首”,对着孔子圣像行礼,而后其中一位在孔庆春等两人引导下,绕案桌右
首走近孔子铜像正中,将装在托盘中的猪头、黄鱼、水果等祭品一道道捧在
手中,再次叩首行礼。在这个过程中,坐在右边厢的乐队奏悦耳丝竹之乐,
一时间钟儿謦儿齐鸣。供桌两边,挤满了观赡祭礼的当地孔氏百姓,有一些
孔子后裔还拿出相机、手机拍摄孔子铜像,纪录这一场景。祭拜结束后,门
外便响起噼里叭啦的鞭炮声。
“乐清市筋竹村孔宪塔、孔昭芳、孔宪肖、孔庆五、孔宪乐、孔宪求……”
“前岙孔村孔近才、孔宪文、孔宝明,打铁巷村孔成法、孔宪南、孔福友、
孔文忠”……让远道而来的先祭拜,来自乐清、宁海等甬台温三地的孔子
后裔代表五人为一组,依次有序地祭拜孔子,而孔庆春也就一遍又一遍地诵
读着祭文,按照仪式祭孔。到下午三时左右时,仪式才告结束。
孔裔溯源
孔子后裔是如何迁居温岭的,迁居温岭之后又是怎样转迁玉环、宁海、乐
清等地的?在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会长孔繁廉(春才)先生所著的《温岭
孔子后裔》对温岭孔子后裔的来龙去脉作了详细的考证,此书分为“圣祖孔
子、温岭孔裔、历史遗迹、族祖交往、续修家谱、弘扬儒学、当代贤士”等
8章,在“温岭孔裔” 一章中,孔繁廉经过考证,发现温岭孔子后裔江绾支
祖并非只是如《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流传温岭江绾的孔子后裔的支祖只有
一位,就是福建莆田令孔仲良的曾孙45代(指孔子45代裔孙)孔延集。五代
后晋天福五年,延集因福建闽王叛乱而避居江绾,距今已有1060多年了(即
祭文所言的“遭五季之乱,避金钿之乡”)。孔繁廉查阅了全国统一的《孔
子世家谱》及大量历史资料,考证出江绾孔裔另有两位支祖,第二支系出43代
中兴祖,为46代衍圣公宗愿二子若虚次子端廉,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渡江落
居温岭绾山(江绾)。第三支系出江西临江派,始祖为49代孙孔彦邦,据推
测,彦邦迁居温岭约在十二世纪中期,略晚于48代孙孔端廉。
为什么孔子后裔选择江绾聚居呢?孔繁廉在书中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地
理形势上看,江绾三面濒海,四面环山,似一只大口圆底的缸,江绾物产丰富,
既因三面濒海,“多籍鱼盐之利”,“有囡嫁江绾,有鱼有虾有水潺”,当地
流传的一句古老的俗谚正是形象的写照,又有山有田,有稻米薯粮竹木,这里
山清水秀,空气新鲜,“藤岭腾半天,姆岭走半年”,在古时候,陆上交通到
江绾非常不便,这里远离尘嚣,可说是名副其实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在战
火纷飞,生活动荡不安的年代,孔子后裔隐居江绾,是个明智的决择,江绾具
有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条件。”孔繁廉概括说。
据孔繁廉先生介绍,三位支祖后裔均在江绾发源,第一位支祖孔延集就住
在今何家村与上塘村连接处一带,后搬到上塘新屋, 第二位孔端廉住在上塘岭
下一带,第三位孔彦邦住在城东乳突巷,后搬入何家。随着时光的流逝,一部分
江绾孔子后裔随着环境变化、时代变迁,陆续迁移到浙江东南沿海各地,除温
岭本地居住外,主要还分布在今玉环、黄岩、乐清、宁海、天台等几个县市,
涉及23个镇乡(街道),56个村庄,总人口约2万左右,在江绾上塘、何家、南
岙三个村,当地孔子后裔约3500人左右
宗鲁堂与孔子铜像
《嘉靖太平县志》卷四载:“宣圣庙,旧宣圣祠,在二十六都江绾孔氏。洪
武初,孔克镛为大名府知府,谒阙里,考宗谱,知为唐袭封文宣公齐卿之后,因
建祠江绾。岁久屋坏,今尹曾候才汉重建,改名宣圣庙,复表其门曰阙里遗芳云。”
《嘉靖太平县志》卷八载:“宗鲁堂在县三十里江绾,国初大名府知府孔中夫建,
洐圣公孔纳记。又有望云堂,祭酒宋纳记。宗鲁堂屋老且坏,今尹才汉以孔氏
均徭优给修建。”
孔繁廉介绍说,实际上,太平县志中说宗鲁堂系孔克镛(《太平县古志三种》
作孔克镛,孔繁廉书中作孔克庸)建,嘉靖年间太平县令曾才汉重建,实际上,
早就有了,据孔克镛在家谱作序中称:“四十一世讳仲良为莆田令,四十五世讳
延集,以后晋天福五年,避兵于温州乐清之江绾里,建立圣庙,奉祀迨今五十八
世矣。”(当时江绾属于乐清,明初时江绾为乐清县玉环乡)明代乡贤谢铎(即
民间俗称谢祭酒)再室孔氏,因此曾受邀为江绾孔氏家谱作序,他在序中这样写
道:“后晋天福五年,仲良之孙讳延集者避居乐清之江绾,因立宗鲁堂以祀先圣,
今五十八世矣。”从这两段记载来看,孔延集避居江绾就建立孔庙祭祀圣祖孔子了。
据上塘村当地村民介绍,江绾孔庙原有房三楹,解放初改为小学。1991年石塘
钓浜孔宪鉴向江绾上塘、南岙、何家三村干部宣传鼓动建议重建孔庙,得到三村
干部孔乾福、毛定法(孔氏女婿)等的积极响应。由孔昭合、孔昭州、孔瑞根、
孔玉春、孔小鲁、孔国川、孔伯青、孔宪巨、孔夏方等牵头,筹资于1992年在
江绾小学前重建江绾孔庙。
江绾孔庙有远近闻名的传世之宝孔子铜像,这尊铜像高26厘米,重1公斤,冠
后起两柱横簪,缙笏端坐,形状古穆,铸相奇妙。相传孔延集于后晋天福五年(公
元940年),从福建莆田乘着一叶扁舟,胸怀这尊祖传孔子铜像,漂洋过海历尽间
关来到江绾。明洪武16年55代孔克镛任直隶大名知府时,在江绾修建宗鲁堂。从此
江绾孔氏及附近的一些群众历代更加敬之如神,由有威望的族人专门保管、珍藏,
平时不与常人见,仅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礼式,擂鼓鸣炮,撑伞遮像,有卫士二
三人专程奉送,观众沿路目视相迎至宗鲁堂,供族人和群众瞻仰祭拜。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尊铜像也不能幸免于难,被造反派抄去。幸亏在原县志
办主任吴小谦、原县文化馆馆长叶祥土等的保护支持下,于1979年回归江绾老家。
近年来,各地孔子后裔每逢农历八月二十日孔子诞辰时云集江绾祭孔时,此尊铜像
才被请出供族人瞻仰祭拜。
江绾当地的老人相传,类似这样的孔子铜像,全国只有两个半,江绾一个,山东
一个,还有半个在福建,但是目前发现的仅此一尊。1995年11月12日,山东曲阜师
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教授骆承烈和曲阜文管会主任孔祥林研究员一起,在温岭市孔
子思想研究会(现温岭市孔子学会)负责同志陪同下,亲睹了这尊孔子铜像,并于
1995年12月6日出具鉴定意见,“初步认定此像年代较古,似为北宋之前的文物。”
“此像由孔氏珍藏,体现其敬祖的崇敬心情,另从文物角度上看,亦有较高的价值。”
附有关资料,新华社发: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死后,鲁哀公令其子孙‘岁时奉祀’,以示尊崇与怀念之意。
但当时的祀典十分简单。到刘邦建立汉朝后,推崇孔子学说,用最高的
祭天大礼祭祀孔子。此后,孔子得到官方朝臣的奉祀。
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祭孔仪式也越来越隆重,历代祭孔都被
当作国家的大典。最初祭孔每年只有秋季一次,后增为春秋二次。后来
,人们又在阴历八月二十七日(相传为孔子诞辰)举行大祭。
参加祭孔的人员,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孙。后来,祭孔被当作国
家的大典,但‘家祭’仍照常进行。国祭多由皇帝专门指定的大臣、地
方官或皇帝自己亲至阙里孔庙致祭。祭孔的具体方法、祭时行跪拜礼的
次数、程序,都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七世纪以来,由于受孔子思想和中国政治、文化制度的影响,中国
周边国家越南、朝鲜、日本、琉球(今属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也兴建了
许多礼制孔庙。18世纪以来,随着孔子思想的对外传播和华人的外移,
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全盛时期,世界上
共有孔庙3000多座,是世界上最多的礼制庙宇。
孔氏后人
孔子诞生至今2557年,他的后世子孙遍于海内外,据有关部门统计
,现有400多万人,在曲阜定居的有11万人。
历史上,孔子的嫡孙居住在曲阜孔府。宋朝时宋仁宗下令46代嫡孙
孔宗愿的封号由文宣公改为衍圣公,世袭罔替,并正式建造了衍圣公府
(孔府)。衍圣公这一封号由46代孔宗愿传到77代孔德成,延续了31代
,历时近千年。
孔子后世一律都要按照字辈取名,否则不准入家谱。字辈的字先是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钦定10字,以后崇祯皇帝又钦定10个字,清朝乾隆皇
帝又钦定10个字,民国时期,76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续定20个字。即:(
从56代至105代的字辈)
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绪世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