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末,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当今孔子学院已遍布世界各地,无论是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还是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为追求和谐的国际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而不懈努力之际,孔子的“仁者爱人”,以人为本思想;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我勿施于人”观点;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孔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博大襟怀;不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已在海内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了吗?!
当然,我们在为孔子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同时,还应看到当前在有关孔子思想研究中出现庸俗化和忘文生义、随心所欲地曲解孔子思想的不良倾向。这里限于时间,我只举一个小小的例子。譬如:现在有一些文化名人、理论工作名人、体育名人,都在引用孔子的“人无信不立”这句话,说孔子的“‘人无信不立’,就是说人心须要有理想信念”。稍微有一点古文常识的人恐怕都知道,《论语》中所记载的“信”、孔子所说的“信”,根本就不是指理想信念。孔子所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主忠信;”“言而有信;”“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朋友信之”等都是指做人要讲诚信。所以,在此我倒是要真诚地奉劝有些到处讲《论语》的所谓文化人,首先得把自己的古汉语水平提高了再去讲也不迟。这次会议不是学术讨论会,我是有感而发,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此我就不再多说了。但是在诚信还比较缺失的当今,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提一提孔子所提倡的“人无信不立”的诚信观的。说了几句离题的话,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谅解。
那么,什么才是孔子的理想信念呢?孔子孜孜以求、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信念,就是追求仁的高尚道德情操,就是要“志于道”,就是希望能将“大道既隐”的春秋乱世,治理成一个“仁政德治”、社会安定、人民富庶、家庭和睦的“小康”盛世,继而能在“小康”的基础上,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当然,在二千多年前,孔子要想实现自己的这种理想显然是不可能的,但他在二千多年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所描绘的理想蓝图,至今无疑还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我们当前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在加快惠及温岭人民、惠及全省人民、惠及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相信孔子地下有知也一定是会感到欣慰的。
我们深信,孔子的智慧,是一定能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一定能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继续放射出光芒的!
2009年12月22日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