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会刊
第十期2012年12月16日
(总28期)
目 次
1、2012年元旦座谈会纪要
2、加强会议纪律必须做到五个不
3、浙江省儒学会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
4、2012年5月1日召开了会长办公会议
5、孔剑波致欢迎词
6、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大会侧记
7、温岭市文广新局局长吕志令讲话
8、玉环县政协副主席吴坚斌讲话
9、浙江省儒学会执行会长吴 光作学术报告
10、温岭日报记者黄晓慧报道
11、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元旦座谈会纪要
2012年元月一日,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在太平城南办事处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市民政局社团管理科科长邵灵丽莅临会议指导,现将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回顾了2011年9月24日纪念孔子暨学术讲座大会的圆满成功举办;一是各级领导重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常委陈永昊和温岭市副市长江金永亲临会议并讲话,主管单位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灵永参与组织和指导。二是会议隆重,由浙江省儒学学会主办负责实施,世界儒学大会秘书长孔祥林参加会议,并与浙江省儒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李明友作学术报告、三是会议影响大,会议地点选在温岭市主要标志性建筑东辉阁,东辉阁是市民游览、活动的中心风景点之一,显得耀眼出目,并悬挂了五条横幅,不管从左、右角度或中间观看,都是十分醒目。四是会议内容丰富,有领导讲话,有专家名人学术报告,有工作总结,有由领导颁发一套《普及儒学小丛书》,还有一套展板,展出了孔子生平及简介。
2、拟定了近几年对学术讲座内容的安排,今年继续环绕商业道德、2013年职业道德、2014年社会道德、2015年家庭美德等方面展开学术讲座活动。每年纪念孔子暨学术讲座大会,根据浙江省儒学学会[2011]一号文件精神,均由省学会主办并负责学术讲座内容。同时,也积极发挥本会会员作用,努力营造学习氛围,鼓励参与学术讲座活动。
3、通过了会议纪律,做到五个不,一是会议不迟到,要按时到会,准时进入会场;二是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不得随意走动;三是不私下交谈,杜绝“小会”;四是无特殊原因,不得擅自离开会场;五是尽力避免手机接听,若必须接听,不得大声讲话,影响会场安静。
4、建议换发会员证,要一寸照片一张,并注明姓名和出生年月,由打字店一次性统一办理,会员证式样与身份证相同,用钢印监制,新会员证换发后,旧会员证注销,继续使用无效。
5、帮助孔子后裔清理了家谱款,罗列张单,收入、支出、结余,清楚了然,有关同志在账单上签字,作为张贴、保存、有效的依据。
座谈会最后一致表示,对各级领导、同志们及社会各界朋友给联谊会的关心支持衷心感谢,并祝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
2012年1月3日
加强会议纪律必须做到五个不
经“元旦”座谈会和“五一”会长办公会议商讨研究决定:必须要加强会议纪律。为了扭转会风不正、会议纪律散慢状况,要求与会全体同志,加强会议纪律。做到五个不:
一是会议不迟到,要准时进入会场;二是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不得随意走动;三是不私下交谈,杜绝“小会”;四是无特殊原因,不得擅自离开会场;五是尽力避免手机接听,若必须接听,不得大声说话,影响会场安静。
我们联谊会班子成员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做好表率,要主动自觉地在前一、二排就座。
以上加强会议纪律,必须做到五个不,务请会员们相互监督、共同执行。
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
二0一二年十月十二日
浙江省儒学学会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
2012年4月7日,浙江省儒学学会在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当选为浙江省儒学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会长、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当选为副会长,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 光现为执行会长,新增副会长5名、新增常务理事10名、新增理事31名,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温岭市孔子学会亦为常务理事单位。
换届选举大会上午主要议程还有:浙江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潘海生、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何一峰致辞;吴 光作上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钱 明作财务报告;王 宇作修改章程报告。下午在杭州市厅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讨论了新一届学会工作机制与工作任务,新任会长张浚生讲话。
孔繁廉供稿
记五月一日会长办公会议
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5月1日在天台召开了会长办公会议,重点村片联谊小组还派了常务理事和负责联谊工作的老同志参加。会议由会长孔春才主持,副会长孔永胜致辞欢迎,92岁高龄的孔宪昌发言感谢,会议有以下几项内容:
一、由会长孔春才汇报了省儒学会议精神。传达了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浚生当选为浙江省儒学学会新一届理事会会长、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吴 光现为执行会长,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温岭市孔子学会亦为常务理事单位。在选举大会上浙江省政府参事室主任潘海生、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何一峰致辞,吴 光作上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钱 明作财务报告,王 宇作修改章程报告。下午在杭州市厅召开了常务理事会议,讨论了新一届学会工作机制与工作任务,新任会长张浚生讲话等内容。
二、落实了今年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学术讲座大会的内容、地点、时间。讲座内容为运用儒学观点、孔子思想,针对当今商品流通领域中假、伪、劣行为,讲求商业道德和商业诚信的重要性。“君子爱钱、取之有德,”让百姓放心消费、健康生活。会议地点在玉环楚门三联村。会议时间古历八月廿七日,即2012年10月12日。届时将由省儒学学会组织主持召开,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吴 光作专题报告。
三、通过了联谊会章程修改草稿,修改后的章程共六章二十三条。章程三届以来一直没作过修改,根据运行的状况确有修改的必要。新章程草稿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结合原章程和实际使用中的情况起草,所新章程草稿更加规范、更加明了,更有实际体用性。比如原第二章是职责,现参照民政部范本改为业务范围,原是五章,现按照民政部范本增加了一章经费。新章程将在今年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报温岭市民政局批准后生效启用。
会议还再审并通过了《会议纪律》,即做到五个不:一是会议不迟到,要按时到会,准时进入会场;二是集中精力,认真听讲,不得随意走动;三是不私下交谈,杜绝“小会”;四是无特殊原因,不得擅自离开会场;五是尽力避免手机接听,若必须接听,不得大声讲话,影响会场安静。会议还研究了新会员入会的手续和新会员证的式样和要求。会议还商讨了今后纪念孔子暨学术讲座大会与祖籍地江绾的关系,一是积极邀请江绾后裔参加,二是江绾三村具备了召开大会的条件,要优先安排落实在江绾召开纪念暨学术讲座大会。会议还落实了明年即2013年纪念孔子暨学术讲座大会在宁海召开。
会议开得圆满成功,由副会长孔永胜组织主办,盛款热情接待,下午还参观了天台孔庙,游览了国清寺风景区。
繁廉 2012年5月3日
纪念至圣先师诞辰 弘扬儒学人文精神
——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学术报告会侧记
孔春才
今年(2012)10月12日系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夏历诞辰日(八月廿七日),为纪念至圣先师诞辰、传承弘扬儒家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浙江省儒学学会、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联合在玉环县楚门镇三联村(小塘)这一孔氏南宗后裔聚集地,成功举办了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学术报告大会。兹对此次会议概况侧记如下。
一、会议规模适度 纪念气氛热烈
为了开好这次纪念大会,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精心筹备:一是理事会分别在9月4日、18日连续召开了两次筹备会议,对会议的主题内容、邀请嘉宾、参会代表、会务工作等都作了详尽的研究、安排,会议要求:今年纪念孔子2563周年诞辰活动要努力办成一次圣祖学术思想宣讲、中华人文精神教育的盛会,体现出浙南孔氏后裔聚居地良好的村容村貌与相敬相爱、和睦相处的和谐气氛。二是三联村孔子后裔要充分利用这次会议在本村召开的契机,更好地接受先祖孔夫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术的教育与熏陶,无论男女老少都应该参加会议,甚至本村嫁出去的孔姓女子夫妇也要前来与会。当天中午设便宴款待近500名来宾。三是委托世界儒学大会秘书处秘书长孔祥林先生,从曲阜请来一尊孔子铜像,供宁海、天台、路桥、乐清、玉环各地赶来的孔子后裔和崇敬孔子的各界人士祭拜;还请来当地一位长者孔庆春先生领祭,一批一批的孔氏后人在鼓乐声中,按照代代相传的祭祀礼仪向先祖行礼。
二、地方领导重视 会议秩序井然
整个纪念大会由浙江省儒学学会理事张宏敏博士主持,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理事孔剑波代表孔氏后裔致欢迎词。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有中共玉环县委常委兼楚门镇党委书记杨良强、玉环县政协副主席吴坚斌、楚门镇政协主席林楚荣、温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吕志令,还有浙江盛世博扬阀门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祥智等同志。首先,吕志令局长讲话,他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要求纪念孔子联谊会身体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而努力。接着,杨良强、吴坚斌在会上发表讲话,祝贺这次纪念大会的顺利举办,以孔子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特别需要孔子后裔的率先示范、对自己圣祖的儒学文化要感到骄傲和自豪,学好用好,搞好自己家园建设,促进生产良好发展、生活殷实幸福。为表示对圣祖的崇敬,纪念大会还专门租用了大型的会议帐蓬,与会人员坐列整齐有序,主席台宽畅明亮。为了使宗族人心更好的聚集,请来了越剧团,演古装戏。此外,还增补了学会理事、常务理事。
三、学术讲座成功 听众受益匪浅
学会报告大会特地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浙江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吴光教授主讲,大会报告题目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价值》。吴教授的报告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它具有道德主体性、人文性、整体性、实用性和兼容性五大特性,并包含着从民本走向现代民主的人文基因。孔子儒家以“仁”为根本之道的理论主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特质。在儒家系统中,如果不讲“仁”的人,就不是真儒家。在“仁”的总体观照下,儒家文化乃至中华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核心价值体系的常用大德,是义、礼、智、信、忠、廉、和、敬八大理念。以“一道八德”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历久弥新,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愈益显出现代性价与普世性意义。报告结束之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吴教授的大会报告既有深度,还易听好懂、简明了然,我们听得入神,以后还要认真学习、体会。”总之,此次大会达到了通过纪念孔子、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温岭电视台、玉环电视台分别对此次大会的召开制作了专题节目,《温岭日报》、温州新闻网、台州文联网也对会议情况作了新闻报道。
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学术讲座大会
致欢迎词(孔剑波)
2012年10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宗亲: 大家好!
对你们在百忙之中,不辞劳累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学术讲座大会,我谨代表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及小塘孔子后裔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的感谢!
悠悠历史长河,纵观人类文明史,在灿若星河论著、学说中,儒学思想是一支文化奇葩,经过二千多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仍熠熠生辉,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它是国人极力推崇的思想精髓,是13亿国民的精神轴心。儒家哲学同样也倍受世界各国瞩目,是中国文化推广到世界基石,是世界文化中国元素的体现,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传播。1988年世界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告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耶鲁大学哲学研究报告曾下过结论:“未来的世界属中国,文中预测将来人类社会发展会被二种文化思想所主导,第一、是中国的儒家文化,第二、是小乘佛教,而儒家思想文化将成为世界推崇的普世伦理、也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日益强盛,各种社会关系需要重构和调整,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代表优秀文化传统的儒家思想其内涵与和谐社会精神实质相同,儒家提倡的以和为贵,仁政爱民,以德治国的思想,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力量源泉,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它将深远地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历史进程。
各位宾客,时值金秋,神州大地硕果累累,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纪念孔子,探讨儒家文化,会场气氛活跃,其乐融融,我相信有与会领导的积极推动和专家学者的理论探索,儒学这门民族文化瑰宝定能发扬光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身为圣人后裔我们心存自豪,我们有义务传承儒家文化,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和谐社会建设尽绵薄之力。
再次感谢大家光临,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学术讲座
大会上的讲话
吕志令(文广新局局长)
2012年10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由浙江省儒学学会、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楚门小塘孔子后裔发起的2012年纪念孔子诞辰2563周年暨学术讲座活动,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谨代表温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今天,我们在研究孔子的思想、学说,纪念孔子的同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也正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解和接受。缅怀至圣先师,认清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进而身体力行,也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成立于1994年3月9日,在弘扬儒学精华,开展纪念孔子联谊活动,续修孔氏家谱等工作上积极行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相信今后一如既往,定能有更大的收获。
最后,预祝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在浙江省儒学学会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
纪念孔子暨学术讲座大会上的讲话
吴坚斌(玉环县政协副主席)
(2012年10月12日)
尊敬的各位孔子后裔、各位来宾:
大家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一起、共同参加浙江省儒学学会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举办的纪念孔子暨学术讲座大会。借些机会,我代表玉环县政协,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会在我县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被历代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更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道德精神和伦理逐渐成为引领民众道德生活的重要文化理念,对后世的中国以及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当前,孔子文化越来越受世界各国关注。世界孔子后裔约有400万人,当今而且在全球建立了很多的孔子学院。各位孔子后裔,完全有理由为自己先祖是孔子而自豪,为自己身为孔子后裔而骄傲。
去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七届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加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孔子文化、儒家学术作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2500多年创新发展,已深入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的关系,遵守公共道德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我希望孔子联谊会要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实际,继续加强孔子文化和儒家学术的宣扬、研究和创新,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孔子思想和孔子文化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后,祝愿本次纪念孔子暨学术讲座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孔子文化、儒家思想在今后的学术传播中取得更大的更高的成就。
谢谢大家。
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价值
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 吴 光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大潮面前,我们中国人用什么理念去凝聚民族意志、又拿什么去与世界各民族进行文明对话?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和提炼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拿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本文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它具有道德主体性、人文性、整体性、实用性和兼容性五大特性,并包含着从民本走向现代民主的人文基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论述和重塑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即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智、信、忠、廉、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八德”价值观,并论述了“一道八德”价值观的现代价值与普世意义。
【关键词】中华文化 道德人文精神 核心价值体系 “一道八德”论
【作者简介】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兼任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著有《儒家哲学片论》、《儒道论述》、《儒学百问录》等学术专著和论文集。
【以下正文】
随着全球化潮流席卷世界和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崛起,人们日益强烈地感到人文精神与价值导向的重要。这正应了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世界大潮流面前,我们中国人用什么理念去凝聚民族意志、又拿什么去与世界各民族进行文明对话呢?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和提炼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拿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然而,在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论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理论界界还存在着很多歧见甚至是糊涂认识。笔者拟对此发表一得之见。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本文不拟详论“文化”或“中华文化”的定义,而只想申明,我们所谓的文化是指包括思想观念、礼仪风俗与制度文物在内的中义的文化,所谓的“中华文化”是指以儒学为主导、以儒佛道为主体、诸子百家兼容互补的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绵延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这一基本精神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曰“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孔子讲“仁者人也”,“仁者爱人”、讲“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见《中庸》、《论语》),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讲“仁义礼智根于心”(见《孟子·离娄下》、《尽心上》)、荀子讲“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等等,都体现了这种道德人文精神;二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精神,《论语》讲“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中)气以为和”,都体现了多元和谐精神;三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实事求是”的命题,早在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已经提出,而稍长于班固的王充则在《论衡·对作篇》提出了“实事疾妄”命题,体现了坚持求真务实、批判虚妄迷信的精神;“经世致用”一词,虽然定于清代,但“经世致用”的思想则早就包含在孔孟原儒的论述中了,它是历代儒家思想家所提倡的基本精神。如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孟子自承“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孟子·滕文公下》),就是提倡“经世致用”。宋儒程颐说“穷经将以致用也”(《四书集注·论语集注》)、清儒黄宗羲说“经术所以经世”(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都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精神。但在上述三大基本精神中,最根本的是道德人文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具有五大特性:一是特重道德理性的道德主体性。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道德的确立取决于内在的心理自觉,而文化自觉的本质即在于道德自觉。儒家始终是将道德自觉放在根本的位置上。二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性,即人文关怀。儒家与宗教都有终极关怀,所不同的是,宗教的终极关怀是人死后能否进入天国的外在超越,而儒家的终极关怀是人生道德价值的实现,是君子人格的完成,是死后人文精神的代代相传。所以儒家始终是以人为中心而非以上帝或神、佛为中心展开论述的。国家以民为本,社会以人为本,坚持民本、人本的逻辑归宿,必然是对人民民主权利的肯定与实践。这种“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无可置疑地包含着从传统民本走向现代民主的人文基因。三是强调“多元和谐”的整体性思维。儒家的和谐观具有三个层次,即:“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和谐、“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群体和谐与“正心诚意,修身为本”的个体身心和谐。这种多元和谐观对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人际关系的和气合作、个人身心的安身立命是十分有益的。四是强调经世致用的实用性。儒家的经典《论语》讲“修己安人”、《大学》讲“格致诚正、修齐治平”,都是要求将个人道德修养落实到安定民生、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实践中,而不是空谈道德。儒家历来有“太上立徳,其次立功立言,死而不朽”的“三不朽”之说,南宋浙学形成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就充分体现了儒学的实用性。五是重视开放创新、兼容多元的兼容性。儒家历来重视开放日新精神,《周易·大畜·彖》曰“日新其德”,《大学》则引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强调的是不断求新的精神。求新必然是对他者的开放学习,开放学习的前提是对客观世界多元化存在的承认与接纳,所以孔子要求君子要有“和而不同”的胸怀。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开放日新精神在本质上乃是一种追求“多元和谐”的发展观与世界观。
二、重塑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一道八德”论
所谓“核心理念”,就是最根本的价值观念。在这个核心理念带动和影响下形成的根本性价值体系即核心价值观。有人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理念,我以为不然。在我看来,“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忠诚与献身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属于诸德之一,但并非最核心的理念。例如《论语》讲“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注者谓:“其典籍辞义谓之文,孝悌恭睦谓之行,为人臣则忠,与朋友交则信。此四者教之所先也。故文以发其䝉,行以积其徳,忠以立其节,信以全其终也。”《论语》又曰:“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注者曰:“言为政之道,居之于身,无得懈倦;行之于民,必以忠信也。”可见“忠”是一种政治节操,是儒家提倡的常用大德之一,但不属于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那么,什么才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传统文化关于道德的论述。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道”与“德”是不同层次的两个概念。一般而言,“道”属于最高层次,“德”属于第二层次。但诸子百家的“道、德”内涵是很不相同的。例如,道家之“道”,是一个无所不在、自在自为的观念性本体。道家之“德”比“道”低一个层次,如谓“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老子》第38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老子》第51章),“德”是“道”具体体现;儒家之“道”则是集政治、伦理、道德功能于一体的主宰性观念,是根本之“德”,是人生的根本原则、政治的理想和治国安民的战略。例如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孟子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行天下之大道”(《孟子·滕文公下》),董仲舒称“道之大原出于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等等,其所论之“道”,就是人生的根本原则、政治的理想、道德的境界。儒家所论之“德”是所得之“道”,所谓“德者得也”(《礼记·乐记》),是指对“道”的体悟、实践,是“道”的具体表现形式。例如孔子所谓“君子之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四种“德行”。在《论语》里面,孔子在不同场合下论及大道至德的多种表现形式,例如仁、义、礼、知、圣,中、和、忠、恕、敬,恭、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等,都可以视为孔子之“道”的德目。所以儒家系统中的道、德关系实质上是体用关系,道是根本之体,德是道之体现,或曰道体之用。
那么,儒学之道最核心的理念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一个“仁”字。孔子虽然提出了20多个道德价值概念,但讲得最多的是“仁”。“仁”是孔子学说中最根本、最具普遍意义的价值理念,是具有核心地位与主导作用的道德范畴。孔子说“仁者爱人”,就是对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的确立,是儒学道德主体性特性的确立。孟子说:“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天下之道只有两类,一是仁道,二是不仁之道,这是对孔子核心理念的精辟概括。
“仁”是什么?其基本涵义有三:一是人,即所谓“仁者人也”,即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所在;二是德,孔子所谓“仁者爱人”的基本涵义,就是有道者的根本之德在于爱一切人;三是根本之道,诚如孔子所云“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中庸·礼记》),意谓政治的要义在于以人为本,衡量人的标准看他本身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根本原则在于实践仁道。从其特质而言,“仁”是内在于人的心理自觉,即道德自觉。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就揭示了“仁”的这种特质。但这种道德自觉,并非先天具备,而是后天修养而成的。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就指明了“仁”是通过自我修养回归礼义最终达到“仁道”境界的道路。
儒家以“仁”为根本之道的理论主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特质。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承认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就必须承认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宰权,就必须承认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其逻辑的发展必然是从民本走向民主。中国儒学史上,从孔子的“仁者人也”到孟子的“民贵君轻”再到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原君》),正是体现了从人本、民本到民主的思想发展逻辑。
“仁”与其他德目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对这个问题,先儒其实早已作出明确回答。例如孔子在谈到仁与礼的关系时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论语·八佾》)宋儒程颢说:“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体。四者,四支。仁,体也。义,宜也;礼,别也;智,知也;信,实也。”又说:“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二程集》,第14、16页)可见,在先儒看来,仁与其他德目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体用关系,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仁是道之体,义、礼、智、信是道之用;仁是道德的核心,其他德目是仁的表现形式。因此,将“仁”作为儒学最核心的理念,是符合历代儒家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的。我敢断言,在儒家系统中,如果不讲“仁”的人,就不是真儒家。在讨论中华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时,如果不懂得“仁”的核心地位,就不算真懂中华文化。
在“仁”的总体观照下,儒家文化乃至这个中华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常用大德,是义、礼、智、信、忠、廉、和、敬八大理念。
义:“义者宜也”,“义”就是合理、适当、公平、公义。对于个人而言,义要求言论合理,举止适当,待人公平,追求公义。对于政治而言,则要求执政者政策合理,执法适当,分配公平,坚守公义。
礼:“礼者序也”,“礼”就是适度、有序、守礼、守法。礼的根本特性就是讲究规则、秩序。孔子治国的战略方针是“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学而》),要求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秩序。中国传统社会讲从礼治,现代社会讲法治,都是旨在维护社会的伦理秩序和行为规则。但无论礼治法治,都必须立足于道德之“仁”,必须合乎仁道。“礼”与“法”都是“仁”的制度之用。
智:是指知识的积累、认知的能力与智慧的运用。孔子说:“知者不惑。”是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表象所迷惑。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指判断是非的能力。这个“智”,为历代儒家所重视,视为五常德或三达德之一。但现代人所谓的“智”,属于认知方法、认知能力与科学知识范畴,而不属于道德范畴。
信:《中庸》说:“照咛熘酪玻之者人之道也。照卟幻愣校凰级茫瑥娜葜械溃}人也。罩邠裆贫虉讨咭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