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港台以及旅居西方世界的当代新儒家学者的“复兴儒学”活动,大大推进了中国大陆的“文化热”。中国大陆1976年打垮“四人帮”的统治,向西方开放后,这批新儒家学者充当了首批沟通中西方文化的桥梁。他们把西方世界研究中国文化的信息带进来,把中国大陆研究传统文化的新成果、新进展传出去。我们需要一种普遍的全球意识。我们不再生存在孤立的区域性的环境中,而是生存在一个多国家、多种族和多元文化的环境之中。这种全球意识强调相互依存,相互关切。1994年在北京成立“国际儒学联合会”,从而兴起了一股反省自身文化的“文化热”,并使之保持恒温发展势头。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走向——建立中华和谐文化
中国当代文化仍然是一个多元体的结构的文化,主要成份有马克思主义文化、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组成。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三者之间并不是完全互相排斥的,他们之间既有排斥也有吸收;既有排斥也有相容之处,马克思主义提出口号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积极的思想遗产。
中华传统文化,相来是能接纳外来文化,如两汉时期接纳了印度传来的佛教文化,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已经演变成中国化的佛教,完成了中印文化的融合;近代基督教文化传入,经历了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逐渐演变成中国式的基督教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融合成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因此,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相结合,就可能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文化,这种崭新的文化,既是中国文化,又是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既是具有普遍意义,普遍适用性,又具有文化的民族特征、民族个性和时代内容、时代精神。我们把这种创新的文化总名之为“中华和谐文化”。
传统文化转化,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的诠释。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文化,往往是以古代文献作为载体传承下来,而古代文献又是以古奥的文字记述的,与今相隔少则数百年,多则数千年,今人阅读起来障碍很多,难以理解和体会。我们任务既要整理古代文献又要对传统的文献用现代思想、现代文字进行诠释,使人人都能方便地阅读,人人都领会其精神价值,人人都能接通自己的心灵。
(二),让传统文化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价值,与现代生活密切关系。文化本来是生活的创造,来源于生活,它的精神价值就在干预生活、指导生活。但是传统文化本身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注重内在的个性修养和人格完善,不太注意实用和功利。这种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脱节的传统文化,也影响了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挥。我们要使老的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就是使它走进人们的生活,指导人们的生活,规范人们的生活。
(三)、把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社会管理与现代经济管理。这是发挥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根本所在。这个问题在东南亚社会,特别是新加坡社会取得了成功经验。在那里,东方文化起主导作用,当然也合理地吸收西方文化的长处和优势,用以调整、控制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组织机制运行、人际关系和谐。
25/31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