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

2008祭孔内容及其它内容

时间:2011-05-06 21:24:08  来源:  作者:
  杭州市省府2号楼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一、“普世性价值观”是否可能?

近年来,一些学者包括国际著名哲学家都在谈论全球伦理或普世伦理问题。例如,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成中英教授就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促成儒家“德行本体伦理”与“现代西方的权利伦理”的“沟通、结合与融合以建立全球伦理”的问题,并提出了他的独特哲学概念——“超融”理论。当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杜维明(美国)、刘述先(港台)则一再论述了儒学与非儒学的沟通交流及实现儒学的创造性转化的思想,并在理论与行动上“积极参与全球伦理的推动”。[1]那么,所谓普世伦理或普世性价值观是否存在?儒学对于当代或未来世界的“普世伦理”建设可能作出一些什么贡献?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人类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与演变的历史看,无论是宗教的追求还是人文的理想,其实在最高层面(或最高境界)上是共通的,即对于真、善、美的认同与追求。例如,基督教的天国,佛教的净土,柏拉图的理想国,儒家的王道乐土,道教的神仙世界,都是一个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全人类是有共通的普世性价值观的。但在次高层面(中观)上,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传统或不同宗教信仰就出现了价值观念的分歧与差异了。例如,基督教的原罪、佛教的原苦、儒家的原善、道家的原虚,就是差异很大甚至互相对立的价值观。至于具体而微的层面上,就更是水火不容或者风马牛不相及了。例如各种宗教的礼仪风俗,就最能体现其排他性的特色。基督教徒的礼拜仪式与复活节之类,是儒家信徒不屑一顾的;佛教的烧香拜佛、道教的扶乩画符、儒家信徒的祭天、祭祖及其特有的盂兰盆节、中元节、清明节之类,基督徒和穆斯林教徒就都嗤之以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价值观系统是形形色色的,只要存在着国家民族与宗教、文化传统的差异,全人类就不可能拥有一个统一的普世适用的价值观。

再从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看。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现代化、文化多元化的大变革时代。在这个大趋势的推动影响之下,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日益多样化、世俗化,不同质文化的相互碰撞、沟通、交流日益频密,从而形成了文化兼融、价值互补的形势,于是产生了价值观念趋同化的趋势。一些原本分属于西方或东方的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正在打破文化界限和“思想专利”而日益为全人类所普遍认同、普遍接受。例如,根植于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法治观念,根植于东方儒学的仁爱、和谐、诚信等观念,正在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一个超越文化差异的普世性价值观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我的看法是:虽然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系统的价值观体系都是具体的,并且都打上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烙印,因而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还不会拥有一个统一的普世适用的价值观,但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民族价值观系统中共同的因素将愈益增多,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将愈益趋同。一些原本起源于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或根植于东方文化的价值观念,在全球化时代不再是西方或东方的专利,而成为全人类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因此,所谓“普世伦理”、“普世价值观”的提法是可以成立的。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祖传孔子铜像简介
祖传孔子铜像简介
衢州孔庙向温岭孔氏赠送孔子铜像
衢州孔庙向温岭孔氏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