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当代价值
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 吴 光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大潮面前,我们中国人用什么理念去凝聚民族意志、又拿什么去与世界各民族进行文明对话?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和提炼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拿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本文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它具有道德主体性、人文性、整体性、实用性和兼容性五大特性,并包含着从民本走向现代民主的人文基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论述和重塑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即以“仁”为根本之道、以“义、礼、智、信、忠、廉、和、敬”为常用大德的“一道八德”价值观,并论述了“一道八德”价值观的现代价值与普世意义。
【关键词】中华文化 道德人文精神 核心价值体系 “一道八德”论
【作者简介】吴光,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兼任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著有《儒家哲学片论》、《儒道论述》、《儒学百问录》等学术专著和论文集。
【以下正文】
随着全球化潮流席卷世界和中国在世界的和平崛起,人们日益强烈地感到人文精神与价值导向的重要。这正应了春秋时期齐相管仲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世界大潮流面前,我们中国人用什么理念去凝聚民族意志、又拿什么去与世界各民族进行文明对话呢?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和提炼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拿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然而,在如何认识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论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理论界界还存在着很多歧见甚至是糊涂认识。笔者拟对此发表一得之见。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
本文不拟详论“文化”或“中华文化”的定义,而只想申明,我们所谓的文化是指包括思想观念、礼仪风俗与制度文物在内的中义的文化,所谓的“中华文化”是指以儒学为主导、以儒佛道为主体、诸子百家兼容互补的多元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
绵延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这一基本精神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曰“以人为本、以德为体”的道德人文精神。孔子讲“仁者人也”,“仁者爱人”、讲“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见《中庸》、《论语》),孟子讲“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讲“仁义礼智根于心”(见《孟子·离娄下》、《尽心上》)、荀子讲“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等等,都体现了这种道德人文精神;二曰“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多元和谐精神,《论语》讲“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冲(中)气以为和”,都体现了多元和谐精神;三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实事求是”的命题,早在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已经提出,而稍长于班固的王充则在《论衡·对作篇》提出了“实事疾妄”命题,体现了坚持求真务实、批判虚妄迷信的精神;“经世致用”一词,虽然定于清代,但“经世致用”的思想则早就包含在孔孟原儒的论述中了,它是历代儒家思想家所提倡的基本精神。如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孟子自承“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孟子·滕文公下》),就是提倡“经世致用”。宋儒程颐说“穷经将以致用也”(《四书集注·论语集注》)、清儒黄宗羲说“经术所以经世”(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都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精神。但在上述三大基本精神中,最根本的是道德人文精神。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