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探讨的国学新观点
——读熊春锦著《中华国学道德根》
吴小谦 2006年10月
近读国学倡导者熊锦春先生著《中华国学道德根》一书,该书2006年8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全国新华书店销售,全书21万字分四大块叙述:一、民族复兴有待于道德复兴;二、中华民族根文化和老子社会发展学说、上、下;三、论老子“大唯主义”和“唯德主义”辨证法思想,上、中、下;四、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上、下。该书以崭新的观点系统地论述老子《德道经》(俗称“道德经”)这一部中华民族根文化主根中的道德哲学思想,指出老子道德哲学不仅在过去引导而且必将继续引领世界上的一切哲学。著作者通过研究实践提出用“德道经”来解悟老子的哲学原理,给后世子孙指明急需解决的四大社会问题:一、复兴道德,是治世的根本和妙方;二、马克思的哲学与老子哲学的结合,带动东西方文化整体结合;三、与经济复兴的同时,道德文化科技亟待复兴,必须衔接到老子《德道经》和《周易》这个传统根文化的源头上,才能获得复兴的原动力。四、地球人类自救的途径,回归道德,重扬老子社会发展学说的原理。
洋洋数十万言,详说老子社会发展学说哲学思想意义。似呼给人新的启迪、新的思考;似乎道学在宣扬;似乎有些问题,有的疑团值得探讨、研究。故辑录有关问题论述,供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同仁们参研。
一、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根
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全部蕴藏在博大精深的老子《德道经》五千文之中,她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根文化的主根。在这个主根上,才相继诞生出中华民族的两大辅根,也就是儒学文化和释学文化。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客观地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论证这个根文化的起源,我相信这个结论是任何学者都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从伏羲画卦为起始,到有文史资料记载的最早的人文学说是“黄学”(黄帝)。在“老学”(老子)出现以后,我们后代才将它们合称为“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就是中华文化最初始的文化之根,是主根。此后,才相继诞生儒道的孔孟之学和后来又引进融合的佛学,共同一起组成了中华民族根文化的三大支柱。我们民族的根文化,可以说是以道德文化为主根,而以孔孟之学和佛学为辅根(支撑帮辅的意思),共同构成这三大支柱。谁将这三大支柱给否定了,那么就不配称之为炎黄子孙。这三大支柱绝对不能够抛弃,而是要把它摸清楚。任何偏离主根的学说,任何偏离这个以“道德”为主根,以儒释为辅根的这三大支柱的学说,都应当将他们称之为“杂学”,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中华国学道德根》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