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会工作

2007年学会活动内容

时间:2011-05-06 21:15:22  来源:  作者:

儒学取得统治地位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不断融合文化,两千多年大致改经历以下演变。

经学时期。经学即以孔子手定《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为经。以研究儒家经典学问作为官方学术文化、官方哲学。两汉时期的经学家在整理、研究、教授儒家的经典的过程中,由于根据不同的文献来源、用不同的治学方法,特别是不同的学术思想倾向,而分成为“今文学家”与刘歆为代表“古文学家”两大派别。汉未,由于经学的弊端和谶纬邪说的流行,导致了经学的衰微,玄学的兴起。

玄学时期。玄学的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渭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即是深远莫测的意思。玄学思潮的历史发展主要形成不同的三派人物;一派是正始(240245)年间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贵无”派,主张“无”为世界本体;一派是曹魏末年以稽康、阮籍为代表的“放达”派“ 竹林玄学”,批判儒家“名教”,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命题;再一派是以裴、郭象为代表的“崇有”派,他们一方面批评以上两派,一方面调和儒道,提出“名教即自然”的主张,使魏晋玄学思潮达到了历史的充分发展与批判总结。玄学以儒解道或以道解儒,至使与佛学合流,佛学渐盛,玄学渐衰。

三教合一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佛学盛行。隋时列释、道、佛,唐初列道、儒、释,或“外老内儒”,儒道佛时起冲突。贞观四年(630)至高宗永徽四年(653)前后长达二十余年钦令颜师古、房玄龄、孔颖达等整理儒学著作,编写《五经正义》170卷。贞观十九年组织译佛典75部、1335卷佛经。其间又有疑经派的崛起和发展,重建儒学道派,恢复儒学精神的活动,孕育了理学。

理学时期。理学亦称道学,汉儒(主要古文经学派)治经侧重名物训诂,宋儒则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故有理学之称。理学发展,北宋初有胡瑗、孙复、石介,有理学“三先生”之称,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颢、颐),至朱熹始集大成,建立一个较完备的理论体系。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把抽象的理(实指封建伦理的准则)提到永恒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为学主“即物而穷理”。在朱熹同时,有陆九渊一派,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同程朱派对立。至明代,王守仁更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主观的“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本心”、“致良知”。王门授徒宗旨四句话:“无善无恶是心之本,有善有恶是意之本,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但自张载提出了一元论己和二程不同。明代王廷相至明清王夫之等曾先后发展了张载学说,以反对程朱或陆王之学。(《辞海》新版1467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祖传孔子铜像简介
祖传孔子铜像简介
衢州孔庙向温岭孔氏赠送孔子铜像
衢州孔庙向温岭孔氏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