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宗教界的济世爱民情怀。
综上所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儒家,还是墨家、道家或佛教,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文化思想资源,我们应当深入发掘,以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时代要求。
二、弘扬和谐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华和谐文化传统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它有利于统治阶级赢得民心、稳定社会、巩固政权,有利于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有利于促进多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维系多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西汉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明初的“洪武之治”,都是在天下大乱之后统治者采取“以民为本,以和为贵”的儒家民本主义和德治政策所收到的政治成效。
毋庸置疑,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弘扬和谐文化传统、深入发掘和充实和谐思想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可以从三大方面去解读弘扬和谐文化、树立和谐价值观的现代意义:
第一,弘扬和谐文化、树立和谐价值观,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中国人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及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实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型,开启了以“改革开放”为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迈入了“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在大好形势和光明前景面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当看到祥和气象下的阴霾,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例如,农民收入低负担重、城乡差别扩大的问题,城市失业率偏高、下岗职工生活困难的问题,环境严重污染危害人民健康、贻害子孙的问题,少数党政干部贪污腐败、滥用职权或麻木不仁问题,某些政府机构与企事业单位严重铺张浪费、奢华无度、挥霍国家财富、损害公民权益问题,如此等等,都隐藏着不和谐、不安定的因素,需要认真对待、妥善解决。老子说“六亲不和,焉有孝慈;邦家昏乱,焉有贞臣”(《老子》第18章),是颇有些辩证思维的。正是因为有许多不和谐因素存在,我们才更需要大力弘扬和谐文化,教育干部、群众树立和谐价值观,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宏伟目标。
第二,弘扬和谐文化、树立和谐价值观,是台海两岸人民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互利双赢”的需要。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海峡两岸的人民至今仍处于分治状态,但这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中华民族的骨肉同胞这一基本事实。近二十多年来,台海两岸人民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密切,同胞情谊日益加深,希望祖国早日和平统一的愿望也日益强烈。但少数台独分子挑拨族群关系和两岸关系、制造国家分裂的活动也变本加厉,国际上也有一股反华势力支持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推行其“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阴谋,因此,我们在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必须坚决揭露、打击台独分裂阴谋。但我们的战略重点还是应当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坚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坚持两岸人民“平等协商、互利双赢”的原则。而中华和谐文化是台海两岸人民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我们通过对和谐文化传统的弘扬与传承,能使两岸人民理性了解“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大道理,明白台海两岸“和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利害关系。我们相信,中华和谐文化传统及其价值观,将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中日益显示其思想的威力。
7/31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